- · 水力发电版面费是多少[10/07]
- · 《水力发电》投稿方式[10/07]
这里不光有老窖还有中国第一座 自主设计建造的(3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作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水电站的创办者,复又作为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,从1925至1945年,这整整二十年间,税西恒先生在“实业救国”到“科学
作为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水电站的创办者,复又作为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,从1925至1945年,这整整二十年间,税西恒先生在“实业救国”到“科学报国”的理想与实践之中,可谓上下求索,历经艰辛,终得云开月明,功德圆满。
为改变积弊极其深重的国家面貌,“实业救国”的理想,成为那个时代进步青年与爱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追求,税氏自然也不例外。这位曾经壮志未遂的“刺客”,在日益推崇“科学与民主”的新时代风尚中,复又考取公费留学,怀揣着“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需努力”的自我期许,只身漂洋过海,远赴德国而去。
……朱君在东京闻革命军兴,乃返国冒险北上,往来彰德京津之间,三上书于项城,兼说其子克定。克定介绍之于唐少川、梁士诒诸人,许项城以总统之位。一面结客炸刺良弼、载泽。任刺良弼者彭君(家珍),功成而死,任刺载泽者三人,其一为税绍圣,亦旧日同学也。
时为1912年12月5日,已经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由农科改读文学的胡适,正在招待刚刚赴美游学的友人任鸿隽,他从任氏那里偶然获见了曾为同盟会员、四川江津人朱芾煌的一部日记。向来很重视史料搜集的胡适,对日记里诸多关涉辛亥革命的记述很感兴趣,当天将“读后感”写在了自己的日记本上。其中有这样的记述:
当年,国内水电厂开办之初,大多采用“包灯”的电费收缴方式,这与当时供电有固定时段、电灯安装及使用并不十分普遍,电线及相关设施维护等工作俱由水电厂承办有相当关系。一般而言,国内早期创办的水电厂,对供电总量与方式,以及用电设施与电灯安装方面,都有着较强的技术管控手段,采用“包灯”的电费收缴方式,确实可行,也较为便捷。事实上,这一电费收缴方式,即便到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,仍在国内一些地区施行。在电表尚未普及的时代,“包灯”这一概念,可谓深入人心,是一种已经约定俗成的电费收缴方式。
关于该厂如何升级换代进行技术改造,乃至运营上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,调查组专家也给出了五个方面的专业建议。一为应增加蓄水设备;二为应增加发电机;三为发电电压应增高;四为供电电压应增高;五为包灯应逐渐减少。
用“爱”发电,亲手“点亮”一座川南小城
譬如,1933年1月印行的《工程周刊》第二卷第一期上,刊发了电机工程专家恽震所撰《我国水力发电事业之状况》一文,文中就对济和水力发电厂有所调查与介绍,此文应当是学术界较早介绍该厂的一篇论文。不过,由于有些数据可能不甚准确,时任该厂工程部工程师的文启蔚,又于三个月之后,在《工程周刊》第二卷第六期上,撰发了一篇《四川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概况》,对恽文所提到的一些数据有所订正。然而,文氏所发表的这些数据与相关介绍,又是否完全准确与切实,因为没有实地调查,专家学者们虽颇感兴趣,恐怕仍然只能带着存疑态度,略事参考罢了。
如今,已经成为“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”的洞窝水电站,早已被视作一项颇具纪念意义的民族实业与近现代工业遗产,与保护区域内清幽秀美的川南自然风景一道,化身为川省境内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。
1927年6月23日,晚上七点,上海四马路上的老牌西餐厅“一枝香”里,觥筹交错,喧哗依旧。在一片浓郁的咖啡与蛋糕香味里,一大帮西装革履的中青年学者,似乎正在举办一场特别的学术活动。
1934年5月,由顾毓琇、黄煇、孙辅世等专家分别组成的电力、水力、水利调查组,在税西恒的陪同下,对济和水电厂开展了切实详细的实地调查,形成了一份有着相当专业水准的调查报告。这份调查报告中的相关介绍与发展建议,当年自然有着针对性极强的专业研究价值;而时至近九十年的今天,则又有着极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了。
也正是在这所学校里,税西恒经由李石曾介绍,加入了同盟会组织。不久,即参与刺杀清廷要员的行动。行动虽然未获成功,可辛亥革命终究以摧枯拉朽之力,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政府。这时的中国,终于摆脱了千年帝制的枷锁,积弱积贫已久的国家实力迫切需要提升。
可专家的意见,往往具备相当的预见性与前瞻性。针对当时国内大中城市用户屡有出现的“偷电”现象,以及从兼顾合法用户用电的公平性及提高服务质量着眼,对应当逐渐减少“包灯”的必要性及可行性,调查报告中表述得颇为充分:
文章来源:《水力发电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fd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9/407.html